“十五”期间钢铁产业大规模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将在今、明两年继续释放,钢材供给能力将继续增强,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也将得到缓解。面向未来,钢铁工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与转折点上。
一、拉动钢材消费总量增长的有利因素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综合分析认为,“十一五”期间拉动我国钢材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主要有:
1、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7.5%左右,实际增长速度为8.5~9%,将使钢材需求持续增长。
《纲要》)指出: “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将继续提高。决定了钢材的需求不可能萎缩。经济总量的增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2、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从而拉动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回落。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一定增长,拉动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
3、“十一五”时期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将有力地拉动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
铁路方面,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初步形成快速客运和煤炭运输网络。新建铁路有22条计1.
公路方面,国家将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
另外,积极发展水路运输,优化民用机场布局。
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钢材,增加钢材消费总量。
4、城镇化建设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十一五”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率将由2005年的43%提高到47%,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钢材的消费总量将增加。
5、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为扭转农村落后局面,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将从城市转向农村。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建设用钢成为一个巨大的钢材消费市场,拉动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
6、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使钢材的需求将会增大。
国家将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将继续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行业的发展,都需要钢材支撑。
7、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目前,国外制造业大量向国内转移,国内出口产品构成中,机电产品所占的比例继续增长。机电产品的出口,实际上是钢材加工产品的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及规模将对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8、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发展时期,钢材消费总量仍将增长。
按国际钢铁协会统计,钢材消费达到饱和条件为一般人均GDP达到4000~6000美元,这是实现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达到升级换代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发展时期,人均钢材消费量及钢材消费总量仍呈增长趋势。
二、影响钢材消费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
1、国民经济内在增长质量的提高将取代粗放型高速增长,将制约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由此,“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消费量将不会持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将保持在一个相对低位的水平(约6~7%)。
2、“十五”期间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盲目扩张生产能力,形成的产能最集中释放,产能过剩,最终可能使总供给持续大于总需求,将遏制钢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
2003年以来,由于各地投资增长的体制性冲动过强,同时技术和资金供给充足,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率每年都以高于25%的速度增长。2003年是27.7%,2004年是25.8%,2005年是25.7%,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0.9%、43.8%及48.6%。这么高的投资率,在英、法、德、意、美的工业化过程中从没有见过,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化过程中也没有出现过。
据资料介绍,2002年世界平均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水平是19.9%,低收入国家为19.7%,中等收入国家为22.9%(其中上中等国家为19.0%,下中等国家为25.2%),高收入国家为19.0%。再如,2002年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即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投资率分别为19.3%、14.3%和23%。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投资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消费的特点是:在投资周期内大量的基本建设增加钢材需求,使总供给极易过快增长,投资周期过去就是供给增加。因此,现阶段虽然投资可以带动钢材消费增长,但当大批项目建成投产的时候,这部分消费量就减下来,使投资和消费关系出现协调。原来支持钢材消费量高速增长的因素将得到的遏制。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钢材消耗。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钢铁业来说,就是要求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是节能型的“绿色钢材”,Ⅲ级(400兆帕)及以上级别热轧带肋钢筋、高强度棒线材、耐侯钢、各类用途的高强度钢板等钢材品种将被看好,钢材单耗将下降。
三、2010年国内钢材消费强度的预测
1、数学模型法
主要利用“时间序列回归模型(TSP)”预测法,对2010年国内钢材消费量进行预测分析。预测中,我们选取了大量的宏观经济数据,以此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如选取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投资、房地产投资、住宅投资、交通及邮电行业投资等,从不同参数在模型中的残差值大小,判别每个相关(解释)变量的相关程度(显著性)。
通过建立多个预测数学模型测算,预测2010年国内钢材消费量高指标为4.9亿吨、最可能指标4.7亿吨、最低指标为4.5亿吨。
2、弹性系数法
弹性系数是采用钢材消费量的变化率与相关变量变化率(90年不变价)的比。
据计算,1980年至2005年钢材消费增长率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587,与第二产业增长率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871,与工业增长率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868,与建筑业增长率的平均弹性系数为1.131,与GDP增长率的平均弹性系数为1.088。
估算2006~2010年相关参数增长率的条件下,预测2010年国内钢材消费量高指标为5.9亿吨、最可能指标5.8亿吨、最低指标为5.7亿吨。
3、消费系数法
据统计计算,1980~2005年间GDP(90年不变价)的钢材消费强度系数在0.24~0.43万吨/亿元之间,平均值为0.318万吨/亿元。
1981~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强度系数由1.551万吨/亿元,下降至0.78万吨/亿元,年均下降3%左右。1995年至2005年间,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强度在0.8万吨/亿元上下浮动。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强度系数将呈下降趋势。
预测中,若“十一五”期间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2%,预测2010年钢材消费量为4.3亿吨左右。若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5%,预测2010年钢材消费量为4.8亿吨左右。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预测2010年国内钢材消费量高指标5.8亿吨。
4、最终用途法
在预测工作中,我们也对建筑、机械、家电、造船、石油、交通、新农村建设、机电产品进出口等影响钢材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作为判断2010年钢材消费总量的依据,这里不在赘述。
四、预测结果
总体上看,钢材消费量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密切相关,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只要国内经济处于增长趋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适的增长速度,有利于钢材消费总量增长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出口增长、交通运输优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现,钢材消费总量仍然是增长趋势。
若“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房地产开发速度减慢,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与预测采用参数差距较大,必将影响钢材消费量的增长,使预测数据与当时实际钢材消费量差距加大。
如采用固定资产投资钢材消费强度系数法预测时,若“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为12%,预测2010年钢材消费量为4.3亿吨;若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15%时,预测2010年钢材消费量为4.8亿吨;若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20%时,预测2010年钢材消费量为5.8亿吨。
预测工作中,在分析确定2006~2010年相关预测参数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测算的2010年国内钢材消费量差距也较大,如固定资产投资钢材消费强度系数法预测的最大值为6.0亿吨, GDP弹性系数法的预测结果为5.0亿吨。
不同预测方法都有优缺点。回归分析法不能预测不规则(大幅度)变化的变量,弹性系数法与消费系数法不能准确反映变化的消费强度,定性分析法是以主观判断为主,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常常落后于客观实际。
综合分析预测, 2010年国内钢材消费最大值为5.1亿吨(扣除重复材),最可能值为4.8亿吨,最低值为4.4亿吨较合适。折算2010年国内粗钢消费量最大值为5.4亿吨,最可能值为5.1亿吨,最低值为4.6亿吨。
冀公网安备13092802000153号